我們都知道,西安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、3100多年建城史、1100多年的建都史,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,先后被人們稱為西都、西京、大興、京兆、長安、奉元……其中以長安最為著名,雖然名字不同,但都代表著同一座偉大的城市。
西安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“京”的都城,也是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。今天,這座偉大的城市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——第三屆(2018)中國智能建筑節。
這是智能建筑領域的盛大聚會,過去一年的成果體驗,未來五年的預測發展,國內外智者大咖的金玉良言,行業內參與者的貼身感受……都將在這一天,匯聚、碰撞、迸發!
這是每一個智能建筑人倍感榮耀的PARTY,是中國智能建筑發展史上的有力節拍器,是西北地區文化經濟的厚積薄發,更是主辦方河姆渡(homedo.com)積極響應國家“一帶一路”政策的莊嚴宣誓。
政策紅利不斷 市場潛力巨大
我國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,鄧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,重申了我國改革開放的總方針,各地興建了若干開發區,特別是房地產市場的開放。1999年底,住宅產業化推進中心頒發了“全國住宅 小區智能化系統示范工程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”(試行稿);2000年7月國家技術監督局和建設部頒布了國家標準“智能建筑設計標準”;2017年5月4日住建部網站印發《建筑業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》;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公告,批準《建筑智能化系統運行維護技術規范》為行業標準,已于2017年10月1日實施。
經過這些年的建設,智能化建筑的諸項需求己深入人心,新建公共建筑,對于樓宇設備的自動化、通信系統、計算機網絡、安全防范系統、消防系統等,均已成為新建筑的必備要求。2013-2017年中國智能建筑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》顯示,我國建筑業產值的持續增長推動了建筑智能化行業的發展,智能建筑行業市場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億元之后,也以每年20%以上的增長態勢發展。
什么是第三屆中國智能建筑節?
中國智能建筑節,是河姆渡(homedo.com)在中國建筑業協會智能建筑分會的指導下,重點打造的智能建筑領域國際級專業盛會,秉承“產品智能化、學術權威化、服務專業化”的宗旨,整合智能建筑領域上下游優質資源,為國內外知名廠商、工程商、集成商、規劃/設計單位以及政府機構搭建推介展示、投融資合作、招商交易、學習交流的立體平臺,共同推動智能建筑產業發展,樹立智能建筑行業新標桿。
在政府領導的熱情指導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,目前活動已成功舉辦兩屆,秉承“聚產業、興事業”為初創理念,致力于打造“開放共贏、包容創新,交流共享,聚勢合力”的產業生態。第三屆(2018)中國智能建筑節以“建·共享生態 筑·智慧未來”為主題,匯聚時代最強大腦,圍繞智能建筑最新技術與成果,共同探尋建筑智能化發展趨勢。
四大趨勢 多元發展
智能建筑不僅僅是智能技術的單項應用,同時也是基于城市物聯網和云中心架構下的一個智慧綜合體。
1.技術應用擴展
智能控制技術的廣泛應用,是智能建筑的基本特點。智能技術通過非線性控制理論和方法,采用開環與閉環控制相結合、定性與定量控制相結合的多模態控制方式,解決復雜系統的控制問題;通過多媒體技術提供圖文并茂、簡單直觀的工作界面;通過人工智能和專家系統,對人的行為、思維和行為策略進行感知和模擬,獲取樓宇對象的精確控制;智能控制系統具有變結構的特點,具有自尋優、自適應、自組織、自學習和自協調能力。
2.信息服務共享
智慧城市中的云中心,匯集了城市相關的各種信息,可以通過基礎設施服務、平臺服務和軟件服務等方式,為智能建筑提供全方位的支撐與應用服務。因此智能建筑要具有共享城市公共信息資源的能力,盡量減少建筑內部的系統建設,達到高效節能、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。
3.物聯網應用擴大
簡單來說,物聯網是借助RFID、紅外感應器、全球定位系統、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,按約定的協議,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。智能建筑中存在各種設備、系統和人員等管理對象,需要借助物聯網技術,來實現設備和系統信息的互聯互通和遠程共享。
4.三網融合
三網是指以因特網為代表的數字通信網、以電話網為代表的傳統電信網和以有線電視為代表的廣播電視網。智能建筑中,通過三網業務的融合,使建筑內部的人員不再關心誰是服務商,自由自在地獲取各種語音、文字、圖像和影視服務。
智能建筑市場隨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而興旺,卻未曾因房地產市場的調整而出現低谷,近十年來一直常盛不衰,足見這一市場應天時、地利、人和的優勢,從宏觀發展來看這一行業,也可以看到,在二十一世紀這個信息時代的大環境下,建筑的智能化將大行其道。這是歷史的必然發展趨勢,不可逆轉的,讓我們共同擊掌期待!
6月6日,讓我們相約古城西安,共話時代故事,共謀宏偉藍圖,共譜行業新篇!